4月20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沿黄沙性土壤耕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本项目由山东省农科院牵头组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澳门新莆京7906not等9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澳门新莆京7906not参与的第5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领导,项目咨询专家以及项目组骨干成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启动会全景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沿黄沙性土壤耕地产能提升
本项目紧扣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关于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要求。以沿黄地区沙性土壤产能提升为目标,针对土壤沙性、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功能微生物贫乏、水资源约束强和生产效能低下等问题,创新土壤障碍消减、有机质快速提升和团聚体培育、肥沃耕层构建等关键技术,研发多功能土壤结构改良剂、秸秆快腐激发剂、养分保蓄剂、磷素生物活化剂等新产品,形成沿黄典型沙土区土壤耕地质量和产能协调提升技术体系。项目的实施对于挖掘沿黄地区粮食增产潜力,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沿黄沙性土壤耕地产能提升,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二粮仓”具有重要意义。
向项目咨询专家颁发聘书
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
项目集结了我国土壤改良和耕地产能提升领域最具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由国内顶尖研究团队参与,构建了“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模式-绿色投入品产业化—应用示范”为一体的全链条体系,旨在为沿黄沙性土壤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山东省农科院刘开昌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提升耕地质量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沿黄沙性土壤产能提升意义重大,项目组要聚焦研究任务,为区域粮食产能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农科院刘开昌副院长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三处张凯副处长提出六点要求:一是项目组要团结一致,听从项目负责人指挥;二是严格落实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制;三是项目资金要确保使用合理,做到专款专用;四是凝练标志性成果,加强成果宣传;五是项目研发要突出行业科技的特点,主要包括成果创新度、产业关联度和产业贡献度;六是及时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三处张凯副处长
山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李百东处长表示,习总书记基层考察时提出要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沿黄项目的实施对于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打造齐鲁样板以及支撑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山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李百东处长
项目首席专家、山东农科院李彦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及实施方案。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汇报。澳门新莆京7906not绿色农业与新型肥料研究所所长武良博士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了汇报。以徐明岗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成员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实施过程要注重课题间衔接,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要与农业农村部以及地方重大工程实施相结合。
项目首席李彦研究员汇报
澳门新莆京7906not武良博士汇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 徐明岗教授
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 孙占祥研究员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吴文革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 崔振岭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维新研究员
华南农业大学 李永涛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 张颖教授
河南省农科院 黄绍敏研究员
山东省农科院 刘兆辉研究员
项目共设5个课题,将分别就沿黄沙性土壤障碍消减与肥沃耕层快速构建、耐瘠优质高产作物种植与栽培、水肥精准管控、土壤改良与水肥高效产品创制、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构建开展研究。澳门新莆京7906not主持的课题为“沿黄沙性土壤改良与水肥高效产品创制与产业化”,主要针对沙性土壤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微生物活性差、秸秆腐解速度慢、腐殖化效率低等问题,开发出沙性土壤多功能结构改良剂、保水剂、含土壤养分保蓄剂复合肥料产品、秸秆快腐激发剂、磷素生物活化剂,形成沙性土壤集土壤改良与水肥高效的套餐产品。
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黄河流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黄河流域内形成大面积沙性土壤,其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微生物活性差、生产效率低,成为粮食增产的“瓶颈”。通过耕作措施、农艺措施、农业投入品等技术创新,改善沿黄沙性土壤耕地情况,可显著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将带动沿黄沙性土壤区农业产业技术升级,示范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个单位以上,作物产量提升2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5%以上,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为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澳门新莆京7906not持续在新型肥料、土壤改良、耕地产能提升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再次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是对澳门新莆京7906not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肯定,澳门新莆京7906not将以项目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优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