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写的散文《多收了三五斗》,如今尚被作为教材,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在调研肥料市场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个与此故事“异曲同工”的现代版,只是勤苦的农民兄弟还蒙在鼓里。那就是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让你少收个三五斗还浑然不觉,觉也不醒!
3月9日,我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志广乡走访湖北澳特尔肥料直销商李老板,他给我讲述了他的一个客户种粮大户蒋老板去年误用孬肥,7垧(“垧”为东北方言,一垧即一公顷:15亩)稻田少收入3万元,今年断然拒绝孬肥,铁定要买“澳特尔”肥料的故事。
兹以记之,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部现代版的活教材。
李老板在乡农技站任农技员,他妻子和儿子从事肥料销售。他上电大和党校时学的是农学专业,深知优质肥料对农产品产量、品质的提升和农民的收益意味着什么。身处全国著名的优质大米——五常大米核心产区,家人经营肥料,李老板“钦定”了一条商规:“坑农事不干,昧心钱不赚!”他要求老婆和儿子卖优质肥、品牌肥,决不染指孬肥。所以,他家的肥料店从未出现过质量事故,在乡邻中有良好的口碑。
种粮大户蒋老板种植7垧水稻,均是五常市最优质的品种“稻花香”。连续几年一直用老李家的“澳特尔”肥料,产量一直稳定在15000斤左右,7垧地产粮10万斤出头。近两三年,五常“稻花香”稻谷每斤卖到2.3元以上,7垧地的稻谷可卖240000元左右。然而,去年因种植合作社推行“订单农业”,将某品牌的地产小厂肥与种子、农药捆绑向合作社社员推销,约定以每斤高于上年秋季价格一毛(即2.4元)包收,颇有诱惑,社员们纷纷签约。苗期,蒋老板就发现长势大不如往年。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地,老天也给力,风调雨顺。可到收获时,7垧地比往年少收14000多斤稻子,减少收入3万元多元。他琢磨:歉收的原因只可能是出在肥料上!今年,合作社又要与他签约,蒋老板说啥也不干了,断然拒绝了合作社的“美意”,上李老板的肥料店一次性订购了近7吨澳特尔水稻专用肥。
我在五常市走访了十多家肥料经销商,他们普遍反映,今年“订单农业”的覆盖率大大提高,估计60%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被圈进去了。他们告诉我,没有一家合作社选用知名品牌肥料,全是一些廉价的地产肥。我好生奇怪:“合作社的职责是引导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社员的种植水平,同时,为农产品销售铺路架桥,解决销售难问题。他们干嘛要‘跨界’插手肥料和农药销售?”经销商一语道破天机:“地产小肥料厂和专做假冒伪劣肥料的不法商贩瞄准合作社,大量倾销劣质产品,可以实现供销两方‘双赢’呗!”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地产小厂肥以每吨一千五六百元批给合作社,合作社以两千元以上的价格与种植户签约,每吨肥可赚400到600元。农药获利更丰。订单是在上年秋季粮食上市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一毛。去年秋季“稻花香”稻谷市场价是每斤2.3元,而目前,该谷子收购价已涨到2.6-2.8元。一个合作社网络数百上千垧地,这收益是个什么概念?
我前去走访蒋老板时,他把账算得更清楚明白:如果今年再用他们推销的孬肥,造成减产,即便按订单结算,我7垧地的上浮获利不到一万元,而我减产15000斤谷子损失可是三万多元哩!这买卖还能做吗?
在五常市走访时,我联想到在全国肥料市场走访时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农民用肥陷入了极大的盲目性。不少农民购肥时只认价格,不问品牌,不顾肥效,不算投入产出账。当了冤大头,还以为捡了大便宜。譬如说,洋丰玉米控失肥,50公斤装每包比一些小厂地产肥仅高出一二十元。每亩施基肥一包,产量可达二千一二百斤,而施用一些小厂地产肥,产量一千六七就不错了。何止是少收了三五斗?
购肥多花二十元钱,玉米多收三四百斤,孰得孰失?很少有人算这个账。倒是有农民兄弟居然说:不在乎这几百千把块,打几天零工就不止这几个钱!
大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哪怕只是种植上百亩地,如因肥料造成减少,动辄就是少收几万元!
然而,全中国还有多少种植大户和农民还在懵懵懂懂地为假冒伪劣肥料买单?如果说,叶翁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没有因增产而增收,是米商作祟,农民无可奈何。那么,如今的假冒伪劣肥料泛滥,造成歉收,居然还表现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颇有一点作贱自己,成全无良的意味了。
“为啥肥料市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重灾区,是因为农村大有一片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作为一名在农村工作近三十年的老农技,李老板的感慨是那样的沉重。他告诉我,不良商贩不光是利用合作社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推销孬肥,他们兜售假冒伪劣的手段多了:忽悠团走村蹿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都有躺枪的;制假造假者利用村组干部的影响力向农民摊派肥料等不胜枚举。李老板还给我讲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次,一个屯七八人组团来他老婆的肥料店买肥,他很用心地给他们讲品牌肥料与孬肥在含量、配方、生产工艺以及添加微量元素方面的差异,介绍不法之徒如何用氯化铵挤压成颗粒假冒复合肥,因其只含氮,庄稼疯长苗结实率低,且易导致病虫害多发等肥料常识。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他满以为可以当一回义务科普员。未料到其中一人出去了一会儿,进屋子使了个眼色,七八人就一溜烟跑到一家专卖假肥的商家那儿去了。秋收时节,大伙的庄稼普遍减产,其中的一人找到老李大倒苦水。老李问他:“你们当时怎么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那老板请大伙去吃烤肉。结果吃了一顿烤肉,丢了十头肥猪!”
又是当了诱惑的俘虏!乡间的故事,是如此滑稽,又如此沉重。
故事讲到此,老李“唉”了一声,说:“我都没有力气说了!”很有一点叶翁笔下“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的意味。
我识趣地打了个圆场:“我们应该为蒋老板们能把账算明白和觉醒而惊喜。相信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政府从源头上治理,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加速,种植大户会引领肥料市场理性回归,净化这片土壤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