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导语:王军,中共党员,化工工艺工程师,2001年5月进入澳门新莆京7906not一直在总部硫酸厂工作,现任该厂生产科科长。他是湖北省、荆门市示范创新工作室——王军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是同事眼中的“技术达人”,无论是操作问题还是工艺指标,问他准没错;在领导眼中,他的总结能力、执行能力毋庸置疑——他促进了工艺指标和流程的制定优化,推动了生产过程节本增效、安全环保;他把自己的思考和前人的经验分析总结,转化为论文和专利成果,不断推动硫酸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积累。
王军:扎根技改第一线 凝思总结以致远
坚持真理 解决生产『疑难杂症』
硫酸生产过程中,锅炉省煤器泄漏的情况时常发生。2016年之前,每年硫酸生产线都会因省煤器泄漏导致停车2次以上,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过去,大家认为是设备磨损,归咎于设备质量问题,通常在对漏点进行补焊后便继续生产,治标不治本。2016年,一次省煤器泄漏事故引起了时任厂长胡明峰的注意,随即安排相关人员共同对事故原因进行排查分析。王军通过实地勘察和查阅资料,推测或许是管道中的脱盐水对管壁造成腐蚀,才造成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省煤器蒸发管泄漏的情况。这个观点一提出便受到了其他同事的质疑,在对管道内的脱盐水进行取样分析后,pH试纸显示的结果让王军的观点再次受到挑战——管道中的脱盐水的酸碱度为中性,理论上几乎不会和蒸发管发生酸性反应。同事们认为王军找错了方向,但王军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了证实他的推论,在获得厂长胡明峰的认可后,他购置了检测精度更高的pH值检测仪器,可测量的结果依然没有太大变化。王军猜想,或许是其他原因让原本无害的脱盐水发生了质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真理门口徘徊多时都不得入的王军,通过不断观察、计量、查阅资料,了解到中性脱盐水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一定腐蚀性。经过团队反复论证,王军提出的这一事故原因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泄漏发生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呼之欲出——想办法调节脱盐水的pH值即可!有同事向厂领导建议,用磷酸三钠来调节脱盐水酸碱值,可王军认为磷酸三钠不易溶解,提出用更好溶解的无碳氨水调节脱盐水pH值。领导最终采纳了王军的方案,自此该厂因省煤器蒸发管泄漏引发停车的情况再也没发生过,这一技改做法后来又从总部硫酸厂推广到了公司其他生产基地的硫酸厂。
坚守目标 推动技改项目落地
为率先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澳门新莆京7906not多年来紧紧围绕新品开发、工艺改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进行技术创新。2011年,公司计划拿出1000多万,与南京海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原有硫磺制酸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一套20万吨/年硫磺制酸低温位余热利用装置。
余热回收是把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回收起来再利用,低温余热回收则是通过把干吸工段吸收三氧化硫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位热能进行回收利用,有效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同时发挥低温余热的经济效益。当时,国内对于高、中温位热能均已实现回收,而低温余热回收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刚从国外引入国内不到一年,不仅设备新、工艺新、操作新,就连指标的设定都没形成统一规范,一旦不慎操作失误,整套装置都有可能彻底报废。
经厂委会领导商议,刚刚升任总部硫酸厂生产科长的王军被任命为公司第一套20万吨硫酸低温回收技改项目的现场负责人,除了盯好项目施工建设,他还要负责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审核等。王军深知责任重大,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吃透这项技术,尽快熟悉设备构造和操作规程,最最重要的是,找到每一个操作的关键控制点,科学量化各项工艺指标。
在近八个月的工程建设期内,王军坚守施工现场,把每天的施工任务、计划、进度、疑点、难点,设备结构、管道走向等都详细地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小到一个螺丝的尺寸他都要仔细查看,以免施工出现纰漏。私下里,他还要努力学习,补足技术工艺上的知识,抓紧机会向施工单位请教……就这样一直持续到项目尾声,王军早已对设施构造和技术要领熟稔于心。
2011年,公司首套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建成后一次性开车成功,一直安全运行至今。自投入运行以来,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000吨,为公司增效900万元。项目中王军制定的一些操作规程、工艺指标也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被业内普遍沿用。从零开始到成为工艺优化行家,王军正是秉持着不懈努力、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不断推动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为行业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擅于总结 专利成果层出不穷
王军勤于思考、擅于总结,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遇到问题总是迎难而上,查书籍、问专家,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破解生产难题,他思考总结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论文和专利。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对硫精砂制酸开车方法的两次梳理改进。
2016年以前,总部硫酸厂硫精砂制酸开车是人人提起来都“心里没底”的“苦差事”,从工人操作到领导指挥全凭既往经验把握,耗时费力可开车成功率依然不高。如何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提高开车的成功率呢?王军决心探索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开车方法。过去,硫精砂制酸是将大量硫铁矿石投入焙烧炉,用三台柴油喷枪同时将其加热到400℃的燃点,这一过程中既可能出现硫铁矿石受热不充分、不均匀的情况,又可能出现焙烧炉中氧气不足柴油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无论哪种情况,后续都将大大影响开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总结梳理出完善的开车方案,王军坚守生产现场,全程记录下开车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工艺指标、突发情况等,经过分析总结,摸透了整个硫精砂制酸的工艺流程,再顺着逻辑从各个工艺流程入手,对问题进行各个击破。变3台柴油喷枪同时点火的升温方式为3台柴油喷枪依次作业、逐步点火,尽可能避免柴油燃烧不充分喷枪“冒黑烟”、或是表层铁矿石燃点过高化成铁水导致炉内“结疤”的情况,为提升点火升温的效率,他提出要先在炉底铺适量无残硫铁粉点火升温,同时搭配煤粉进行保温,每次燃烧投入炉膛的矿石数量也要大大减少。为了让焙烧炉内温度更稳定,矿石燃烧更充分,他提出在投入矿石的同时还要添加颗粒硫磺。王军总结的一系列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指标很有逻辑性,而且也十分有效——硫精砂制酸生产线开车成功率提升至百分之百,做到了整个开车过程无污染、好操作。这一方法使他在2016年收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2020年,凭借对硫精砂制酸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总结改进,王军再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说:“我常想,人总要有一点学习创新的精神,不要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好像别人这么做了,我就也可以一直这么做。我始终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没有更好的点子,如何达到更优化的工艺指标、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让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当你时常能够想到这些问题,那么你就有了改进的方向!因为这些都是痛点,而要解决这些痛点,有时候就要想到一些点子!”
多年实践、总结,让王军一共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王军把理论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成文字,从2017年至今已经在国家级学术期刊《硫酸工业》上发表13篇共8万余字的论文,为整个硫酸行业的技术提升贡献了个人力量。(贺明飞)